2008年3月[市政顧問會議紀錄]提供下載

後記:由於在2009年4月28日賴士葆立委所主持的協調會中,李慶元議員(發言錄影請按此)厲耿桂芳議員(發言錄影請按此)針對此份會議紀錄內容各執一詞,故今將全份會議紀錄上網公告,提供民眾下載(PDF檔案,請按此),您可閱讀內文,作為此案您的判斷依據。(本文件有其他檔案格式,如您有需要,也可以跟我們連絡)

2010年1月18日 星期一

《文山區公共建設 與河爭地添新章》~景美溪整治課題



















作者/林淑英

台北市文山區近年有兩個名聞遐邇的公共建設,讓我們本地人感到很顏面無光、而且貽笑大方;一是位在樟新里、跨越景美溪的一壽橋,一是貓空纜車。纜車的問題媒體報導時有所聞,不用多說;一壽橋是黃大洲先生擔任台北市長期間興建的,橋建好之後,才發現河右岸橋端的斜坡,直直衝向民宅,嚇壞了老百姓,經過如今擔任樟新里長的陳文生先生積極行動,許多居民的參與爭取,得以把一壽橋禁止汽機車通行,只能行人和腳踏車(相關故事請閱讀本部落格〈小地方大新聞專欄~一壽橋的元宵夜 〉)。

最近,我們文山區博嘉里有許多居民惶惶終日,擔心台北市政府,接續前兩項紀錄之後,又將在文山區出現新的不良公共工程,未來有許多風險將由沿岸居民承擔,而救災的成本則由全民負擔。此外,或許可以去向【世界珍氏紀錄】申請登錄這種政績,向法院申告「該政府無行為能力」了。

故事從第一張2006年空照圖景美溪大轉彎後河道變窄說起,這張圖中可以看出國道3號木柵交流道出來後,沿岸有許多住屋;從標示出來的三條線,可以看出景美溪的河道縮減約1/2,這對地狹人稠的都會區,是很大的威脅。

第二張照片顯示2001.09納莉颱風後加蓋的堤防,留給河流的空間比較多。第三張照片是住在木柵路四段植村秀社區的楊先生從12樓往下拍攝的,在本案經居民陳情後的說明會上決議暫時停工時,承攬工程的建商擔心施工處的泥沙流入景美溪,所以架設了長長的鋼板。

第四張照片是1.10那天我去現場時拍攝的,鋼筋好細,我不知道它要如何承受景美溪的滾滾洪流。景美溪的源頭和基隆河的源頭很近,它們離台灣雨量最高的地方─火燒寮可以說近在咫尺;《台北市誌》的記載在乾隆年間(約1740年代),先民找水源去灌溉如今景美→萬華→南京東西路的農田,所建造的「霧裡薛圳」─水壩在國家考場後方河段,取的正是景美溪水源 ;換句話說,景美溪水源是很豐沛的,它的流量是要被重視的。

第五張標示有「坡內坑溪」,這條溪的源頭鄰近福德公墓(屬南港山系),在民國七十年左右的ㄧ次大風災時,溪還沒有被加蓋,當時從上方公墓沖下來許多土石包括棺材、骨駭、、;景美溪左岸動物園區所屬的二格山系,是北部地區水量豐沛的集水區。第六、七、八張照片,紀錄的都是景美溪沿岸最近被沖毀的堤防,分別在捷運木柵線路軌下方和木柵高工旁邊的萬芳路口。

目前大家最無法理解的是,從木柵路四段尾(高速公路木柵交流道出口)到木柵路四段頭 (萬芳路口),蜿蜒大概不到2公里的河段,河道寬度被縮減約二分之一,未來只要雨量加劇時,水流從木柵路四段尾的兩個水門倒灌進社區的機率勢必增加。

正逢氣候極端變化的現代,許多國家都把土地讓給了大自然,而我們在景美溪的整治上,還是看見與河爭地的舊思維。目前,我們已經行文給台北市政府工務局水利處,希望他們盡速安排現勘,與民眾充分溝通,研商出最佳的治水策略;同時請他們將過去與相關單位協商治水會議的紀錄,完整提供給社區居民,以落實政府「資訊公開 民眾參與」的施政理念,並維護生命財產的安全。

3 則留言:

匿名 提到...

最近在景美溪與醉夢溪(靠近政大運動草坪對溪處)交接處的河堤草地上,竟然蓋了網球場,草地已經不多,又禿了一塊,請問如何禁止再改做運動水泥地? 是要向里長或何單位抗議? 謝謝!

郁玲 提到...

這篇文章的作者是林淑英老師嗎?

Deva Dhanya 提到...

謝謝你的提醒,我會把作者加上去!!